发布时间:2016-06-22 14:01:12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大机电工〔20164

 

各基层工会:

517日,大连市总工会杨伸主席深入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调研,对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机制给予充分肯定,对集团工会在企业创新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新常态下,工会组织要有新的作为和担当,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彰显工会作为,促进共建共享。为此,产业工会将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工会工作经验转发各单位,希望各基层工会结合自身实际,吸收借鉴,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品牌和亮点 ,为助推我市经济发展、助推工会工作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大连市机械重工·电子信息工会

                         2016612

 

 

积极作为  勇于担当  不断创新

努力打造有为工会  活力工会  品牌工会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工会工作纪实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是我国重机行业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领域的大型骨干企业,现有从业人员6000余人。几年来,集团工会坚持“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创新为魂”的“四为”工作理念,打造“有为工会、活力工会、品牌工会”,在建功立业竞赛、职工素质提升、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送温暖活动、基层活力建设等“五大工程”上创新有为,提高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企业及工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凝聚智慧力量,在激发职工投身主战场上彰显作为

几年来,面对行业竞争加剧、企业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实际,集团工会把创新建功立业竞赛载体作为有效途径,着力搭建职工技术创新互动平台,调动和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1.精准有效开展劳动竞赛。集团工会围绕重点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短、平、快竞赛活动。如马来西亚VMMP项目和宝钢湛江项目“赛质量、干精品,赛效率、保周期”立功竞赛、争当“七大标兵能手、建功‘十三五’”竞赛,以及各种擂台赛、挑战赛、对标赛、攻关赛等。仅2015年,集团上下开展各种竞赛80余场次,职工参赛率达到80%以上,有效提升竞赛的精准性、实效性。主要做法是:一是实现竞赛常态化。协调行政将劳动竞赛纳入企业方针目标管理和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使竞赛形式上升为企业的常态工作;二是加强竞赛策划管理。精心策划竞赛方案,创新竞赛内容和形式,通过赛前下“战书”、赛中发《简报》、赛后总结评比等措施,强化竞赛过程管控;三是加大奖励力度层层设立竞赛奖励基金,制定奖励细则,进行量化考核,对竞赛优胜单位增加奖励分配额度,竞赛优胜个人分别给予相应的高额奖金

2优化创新合理化建议活动。合理化建议和职工“五小”活动,在企业有着几十年的传统。在企业转型升级、行业遭遇产能过剩、市场低迷、竞争加剧的困境之下,集团工会通过创新管理、完善机制、提推并举,将活动不断推向新高潮,为企业降本增效。一是提高表彰奖励的激励性。修订了《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实施细则》,扩大了奖励范围,加大了奖励力度。二是提高宣传发动的广泛性。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举办成果展览、评选“金点子”和“活动积极分子”,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三是提高指导培训的有效性。着眼于“全参与”,通过召开专题培训、案例讲解会和编发成果汇编等措施,加强立项培训指导,解决职工“不会提”的问题。四是提高成果推广的应用性。通过加强分类评审、编发《推广专题》、召开推广交流会,完善成果固化流程、总结推广职工先进操作法等,推动合理化建议应用于实际,实现了成果价值最大化。2015年,推广建议再创效益2130万元,固化工艺文件、设计底图、管理制度167项,总结先进操作法15项。五是提高促进创新改善的实效性。将合理化建议与技术革新、管理改善相结合,开展全员改善活动,发动职工自下而上查漏洞、问题、立课题、提建议,并自上而下的改善立项策划、组织实施,不断优化岗位操作,改进技术和管理。几年来,集团职工提建议6000余项以上、创效8400余万元左右、发放奖励120余万元。

3.不断深化“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一是抓好“龙头”。将创新带头人从劳模延伸到了大连名师、技术专家、高技能人才和优秀职工,因地制宜,按技术攻关、技能传授、管理创新等不同类型,为劳模、职工量身定做工作室。目前,企业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32个、职工创新工作室40个,其中省级劳模工作室1个、市级劳模工作室9个、企业级劳模工作室22个,累计获得上级工会和政府资金资助一百余万元。二是优化“环境”。在团队组建、制度建立、课题立项、场所设施经费保障等方面积极引导支持,制定了《工作室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同时每月为领办人发放10003000元不等的津贴。其中,梁伟、李茂东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投入资金数十万元,修建场所,并配置了投影、电脑、传真机、相机等设施,购置了5万余元的专业技术书籍。三是发挥“孵化器”作用。各级工会联合行政与工作室成员共同研究确定创新课题,拟定创新计划,加强实施过程跟踪服务和总结验收管理,表彰先进,并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举办创新成果交流会、现场观摩、“师带徒”传授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创新成果。几年来,共完成创新课题187项,创效1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68项,先进操作法21项,取得实用型专利32项,培养国家和省级技术能手1人、企业级技能大师10人。全国劳动模范王金福创新工作室,攻克技术难题,间接创造产值近十亿元,工作室被市总工会授予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几年来,获得“辽宁省职工十大创新能手”称号3人,31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获奖,其中获得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6项、辽宁省十大创新成果奖2项。

二、助力爱岗成才,在提升职工素质技能上彰显作为

几年来,集团工会始终把不断提升职工素质技能、助力职工成长成才,作为“双向维护”的结合点,制定政策,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在发挥工会组织大学校作用上彰显了作为。

1筑牢爱岗敬业思想基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开展改革形势、政策任务教育。通过宣讲会、对话会、报告会、大讨论、印发案例和开展“务实创新、我做贡献”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认清形势、直面困难、提振精神、坚定信心、主动分忧、创造性工作上来,为应对新常态、推动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开展行为养成、降本增效教育。针对职工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和工作陋习,在企业报开辟专栏,进行“全员降成本”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增强质量成本意识。开展常疏导、勤暖心教育。坚持“七必访”“八必谈”制度,把脉思想、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强化疏导、注重关怀,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确保了职工队伍稳定。

2开展职工素质技能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技能登高计划”,打造企业技工品牌。开展多层次、多工种、多形式、常态化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各基层单位普遍建立了职工技术档案,按照技能等级和专业特长,分门别类地制定了职工培训技能登高计划,选派专家和技能高手进行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指导;层层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并将工作着力点由以“赛”为主,转为以“练”和“训”为主,坚持练兵、培训先行,以比促练,以比促训,比、练、训结合,通过层层赛、岗岗比、级级升,助推职工“技能登高”。建立“培训练兵、竞赛比武、鉴定晋级、表彰激励”一体化工作机制。完善成才激励政策,鼓励职工自主钻研。把技术比武与职工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等级晋级结合起来,使参赛职工通过比武考核取得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技术等级证书,激发了广大职工技能登高的积极性。目前,企业高级工以上技能工人的比例为54.7%,其中技师及以上14.2%36人次获得国家、省、市“技术能手”“技能大师”“功勋人才”“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25人在前四届“大连名师”评选中上榜,3名工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企业被授予“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称号。

3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舆论氛围,引导劳模传技术、传方法、传精神,发挥其在建功立业、自主创新和培养人才三个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切实做到劳模培养目标化、推荐评选民主化、宣传形式多样化、后续管理制度化、服务维度立体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劳模先进品牌和文化。一是完善服务劳模管理机制。制定《劳动模范管理办法》,落实劳模待遇,实行荣誉津贴制度,企业级以上劳模和五一奖章获得者,除获得一次性奖励外,届期内每月可另获得400-1000元不等的荣誉津贴;企业每年拨出专款,由工会组织劳模健康体检、出国出境学习考察疗休养集团工会还通过组建劳模协会、创建劳模微信群,构筑劳模学习交流平台,并召开座谈会,走访劳模家庭,帮助劳模解决后顾之忧。二是优化劳模先进成长成才环境。分层次、类型做好劳模先进的培养、选树和表彰,构建了以王亮、王金福、梁伟、装卸事业部、冶金设备公司电焊一班等为代表的多梯队、多层次、个性化的企业劳模先进典型群体,企业目前拥有在岗的全国劳模3人、省部级劳模和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3人、市级劳模和省部级五一奖章获得者23人。三是传承劳模先进价值理念和精神。通过开展学王亮活动以及举办“劳模大讲堂”和青年论坛、制作展演微电影、在企业报开辟“劳模风采”专栏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劳模先进典型事迹,讲好劳模故事,对青年职工进行成长成才励志教育,传递正能量。四是开展劳模“结对子”活动。组织劳模分三个层次,与技术骨干和有潜质肯上进的青年职工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确立培养课题,制定培养计划,签订培养协议,以自学、专题培训、课题实践、座谈交流等形式实施传帮带,并通过阶段性考核、考评答辩验收、评选表彰“优秀对子”等措施。几年来,结技术骨干“对子” 412个,确定培养课题356带出劳模3人,帮助新人205名上岗。

三、促进和谐稳定,在维护职工民主权益上彰显作为

几年来,集团工会坚持依法建会,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职责,努力在规范、巩固、深化、创新上求实效下功夫,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省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健全完善企业民主管理机制。形成了集团、经营单位和科室(班组)三级民主管理体系,制定完善了《班组民主管理会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实施办法》等12项民主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了企业法人治理和内控管理制度体系之中。2015年,集中对子公司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规范整改,10家子公司的19名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全部实现本级工会提名、工会主席作为第一人选和职代会选举产生。两级厂务公开的内容范围不断扩大,规范公开形式、载体和程序更加规范。

2.推进两级职代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围绕“建立制度、形成规范、落实职权、发挥作用”四项基本要求,推进职代会制度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了两级职代会审议内容、形式、程序。突出审议集体合同草案、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劳模推荐人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行政工作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报告、教育培训工作报告以及选举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等重点内容。建立了职工代表专项巡视员队伍,围绕福利费使用、“衣食住行”生活福利、业现场安全环保、健康体检和疗养休假等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定期开展巡视工作,强化了民主监督,“星级职代会”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3.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挥职工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协商机制,强化源头参与,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检查,形成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落实到位。通过总经理信箱、工会主席接待日、网络建言论坛、微信互动平台、专题访谈、问卷调查等,打造“职工诉求直通车”确保了职工队伍稳定,更好维护了职工的各项权益。面实施平等协商和“1+3”集体合同制度。发挥职代会专门工作小组的作用,加强专题调研,在企业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制度制定前,充分表达职工的意见和愿望。

四、推动共建共享,在关爱帮扶普惠职工上彰显作为

集团工会始终情系职工疾苦冷暖,努力争取资源手段,提高广大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保障职工共享发展成果上彰显作为。

1.完善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对职工困难情况实行动态掌握、分类管理、一户一策。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帮扶工作体系,构建“干部包干、走访到户、困难救济、应急救助、金秋助学、互助互济”六位一体的困难帮扶机制。集团两级领导班子与特困职工结“对子”,落实“七必访”制度每年用于救济救助帮扶的资金达300余万元。工会还组建了“应急救助会”。每年,行政和工会各出资40万元,入会职工每人出资50元,建立应急救助基金,对本人患病住院、直系亲属非因工死亡、因重大意外灾难和重大疾病造成家庭困难的会员职工进行应急救助。9年多来,共实施救助6995人次,发放救助金956.39万元,个人累计救助额最高达19.7万余元,职工参与率达96.7%。工会还创新帮扶模式,招募青年志愿者免费辅导有家教需求的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收效良好。

2.实施服务职工普惠工程。按照大连市总工会的工作部署,集团工会以满足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广泛征集实事项目。2015年,为职工办5项实事,投入资金211.2万元;2016年,继续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新增普惠服务4项,建立 “女职工特殊关爱室”、“送图书进班组”、“提高技能登高成才奖励标准”、开展“暖流工程”等,收到职工普遍欢迎。工会还为公共行政办公区域、车间、集体宿舍购置安装净水器,为长期在外职工送温暖、送健康、送清凉,为集体住宿职工配备洗衣机、衣柜、篮球架、音响等生活娱乐设施,为青年职工团购住房提供服务,普惠工程真正做到了职工的心坎上。

多年来,重工·起重集团工会坚持“发展为先”,围绕企业大局找准工会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坚持“职工为本”,在促进企业发展中搞好维护和服务;坚持“基层为重”,改进作风,重心下移,融入基层;坚持“创新为魂”,结合形势、创新机制、破解难题,形成了自己的独到经验,真正成为产业系统有为工会、活力工会、品牌工会的典范代表,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够给各基层工会带来启发,共同推动产业工会及全市工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上一篇:关于表彰大连市机械重工• 电子信息工会2015年度“最美班组长”、“优秀班组长”的决定 下一篇:大连市机械重工•电子信息工会关于开展“职工先进操作法”评选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