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会十六大以来,中山区总工会紧紧围绕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工会改革工作,坚持“增三性”“去四化”,突出“七化”创新工作法,即群团工作一体化、群团基层组织区域化、群团工作社会化、群团服务便利化、服务方式项目化、工作时间弹性化、工作方式智慧化,工会改革呈现出诸多亮点和特色,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中山区总工会不断优化人员配置,推行基层群团工作一体化取得了实效。与税务部门联合,将建会任务逐级量化到基层,使全区建会覆盖面大幅上升,夯实了基层工会组织基础。目前,中山区已有建会企业4082家,其中独立工会805家,联合工会涵盖企业3295家,会员总数47450人。建立双周基层建会推进会制度,在全市率先在社区建立总工会,赋予相应管理权限,增强了基层工会活力。
中山区总工会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改进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活动中抓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开展庆“五一”“十一”千名职工大合唱活动和环卫职工联欢会等系列学习宣传活动,请普通职工走进保利剧院、人民文化俱乐部,在唱响“中国梦·劳动美”时代主旋律的同时为一线职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举办“铭记抗疫一线最美瞬间”职工原创摄影作品比赛和优秀作品展,征集1000余幅作品,收到了27万张网络投票,网友浏览量达90万次。
多年来,中山区总工会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形式,扩大工会服务范围,先后创建了中山区助老便民服务直通车,为辖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免费的社区爬楼机服务、社区晾衣架等特色社区服务项目等;开展中山区职工文明行动,通过规范职工文明行为助力创城;在商场、银行、剧院、影院、候车室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和空闲区域,创新设立全民阅读形式共享书吧等项目,让职工时时处处有书读。工会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为群众提供精准性、普惠性、常态化的服务,延伸了工会工作手臂,提升了服务职工水平。
探索楼宇大厦服务站建设模式,在天安国际大厦45楼成立全区首个大厦楼宇服务站,每周三两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服务站全天坐班现场办公,集中受理企业建会、医疗互助申请等业务,为企业提供代跑腿服务,解决了企业因时间和人手短缺造成的建会难和开展工会工作难的顾虑。针对白领午休特点,在楼宇大厦的职工之家开设吉他、书法、瑜伽等职工免费午间课堂。全区已建成“妈咪小屋”20个、职工文化广场4个、市级职工书屋4个、国家级优秀职工书屋1个,中山区109处“温馨家园”已成为庇护户外作业职工的温馨港湾,并作为示范项目在全市推广。
版权所有:大连市总工会 Copyright© 2004 - 2020 dl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