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惠安人。1951年在福建晋江军分区独立营参军。1952年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学习,1955年分配在大连造船厂冶金科工作,曾任技术员、工程师。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任大连造船厂爆炸加工所总工程师、所长。
他研制爆炸加工新技术,开发出百余种金属爆炸复合材料,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两项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有三篇论文在第七、八届国际高能率加工会议上发表。是中共十二、十三大代表。在1979年、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三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62年底,陈火金获悉我国机械工业不具备用大型锻压设备加工耐高压壳体封头的生产能力后,心情十分沉重和焦虑。他思索着寻求一种新的加工技术替代常规机械大吨位锻压方法。当他偶然看到一篇爆炸成型的文章,眼前顿时一亮,他开始选择爆炸成型作为锻压专业的延伸,经过不懈的探索研究,终于成功开发出爆炸成型焊新工艺,完成了封头的生产、研制任务。经过40多次的失败后,1968年,中国第一张双金属复合板爆炸成功了,中国爆炸焊接技术取得了零的突破。1969年6月,国家批准大船爆炸加工基地建议方案。从此,陈火金带领同事们一边进行工地建设,一边开展更为深入的科研和生产工作。经过大量的理论计算和不断实践,他找到了一种快速取得爆炸焊接参数的新方法——“台阶法”。1984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教授、专家组成的鉴定组认为,“台阶法”系国内首创,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石化行业中的加氢装置由于复杂特殊的工况,对所用复合材料要求严苛,国外专家曾断言:爆炸复合板不能用于加氢装置。但陈火金带领他的团队经过三年锲而不舍、艰苦的研究论证,终于研发出了可用于加氢装置的双金属爆炸焊接复合板,取得了世界领先。陈火金总是忘我地勤奋工作。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推广实施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成功地把爆炸复合板开拓应用到电力、石油、化工、冶炼、轨道、交通、造船、航天、军工等多个行业,同时成功地把爆炸焊接复合板产品推向世界。
“师傅总是说,天分只占1%,99%靠的是勤奋。”陈火金的大徒弟赵安德说。对徒弟要求很严的陈火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1994年,60岁的陈火金退居二线了,按照有关规定,他这个教授级的高级工程师可以干到65岁。为了让接任的所长放手工作,他提前办了退休手续,却仍然留在工作岗位上。直到身体情况不允许他上班,他就在家里办公,每天在计算机上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3个小时,再由女儿把软盘带到所里。2001年12月,陈火金的癌细胞已扩散到肝、肺、胃、胰腺等处。临去深圳治病的前一天晚上,他仍然拖着病体,将新一年的各种管理程序重新进行了编排,一直忙到下半夜。
版权所有:大连市总工会 Copyright© 2004 - 2020 dlzgh.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