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师——孙同峰

发布时间:2016-04-29 13:54:54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没读过大学,却被电气专业硕士研究生称为“机械大师”,被公司奉为“宝贝级”人才,他是众多知名外企眼中的香饽饽,从一名海港技校生,成长为公司技术创新带头人,孙同峰一路追求、一路蜕变。

       英语达人练成记

  上世纪80年代,大连港从匈牙利进口了三台轮机,从调试到使用,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这套西门子的操作系统是全英文的,孙同峰意识到,做好技术员不但需要掌握机械、电气、计算机、液压多种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语言工具,否则自己这个技术员是干不明白的。

  从此,停靠在大连港的外轮上就多了一个中国技术员的身影,一有时间,孙同峰就跑去和海员们“泡”。“在海上漂泊的船员们最喜欢和人交流,他们会给你喝咖啡、可乐,我喝的第一桶可乐就是Made inUK的。”上船参观设备,和船上的轮机长说英语,时间长了,孙同峰的英语水平大有长进。200311月,到矿石码头任卸船机电气主管的时候,他已经能就技术问题跟老外自由交流了。

  有一次,大连港进口了一台施耐德公司生产的四象限定子调压变速器,孙同峰独立把3500字的英文说明书翻译成中文。“那台机器我研究得特别透,完全掌握了电动机在四象限的变速原理。翻译的手稿现在还留着。”孙同峰的电脑装了Windows7的全英文操作系统,坐在电脑前的他很享受这种全英文的操作环境。

  “他是一个机械迷”

  平时寡言少语的孙同峰,而一说到技术,便滔滔不绝。正是因着这样一份热爱和执着,让他一路从门吊司机、电气修理工、技术员,成长为大连港散杂货码头公司机械运行公司总工程师。

  孙同峰喜欢钻研技术的劲头是有目共睹的,但凡遇到技术难关,他都第一个冲上去试着去解决。不久前,孙同峰还研究利用电力线载波技术,率领工作室成员在移动通讯塔上加装了高清摄像头,成功实现了音视频远程网络实时传输。自此在世界任意角落,只要有互联网,就能实时看到矿石码头的生产情况,业务人员在外洽谈业务也不用再背着大量的印刷材料了。该系统从提出到实现只用了一周的时间,花费2万多元,而如果重新铺设光缆,施工、材料费用起码得十几万元。

  同事们说:“孙同峰是一个机械迷。”新的机械装备总是能让他兴奋,让他产生一探究竟的冲动。50米高的卸船机,迷宫一般,每一层、每个角落、每一个部件孙同峰都亲自上去反复捉摸,仿佛是自己的大玩具。“就拿擦动减速机来说,本身没有任何驱动,完全依靠这四根钢丝的擦动进行连接。这两根拽,那两根送,小车就往这边跑,反之就向反方向运动。”孙同峰给徒弟们讲解这些技术原理的时候眼睛发亮,他说:“在研究它们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技术创新点,乐趣无穷。”

       让卸船效率领跑全国

  2012年,以孙同峰名字为名的“孙同峰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重点围绕安全运行、节能降耗、修旧利废等方面组织实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推广,在大件设备现场维修、进口配件国产替代等方面填补了空白,大幅节约了维修成本。孙同峰创造性实施的“平衡作业法”,更使大连港矿石码头卸船效率领跑全国。

  卸船机撒漏料现象困扰矿石码头及同行业多年,不仅导致清理积料的大量人工成本,也让现场粉尘污染极为严重。面对这一难题,孙同峰带领工作室成员经过细致研究和反复实验,利用韧性极高的帆布作为材料,固定在卸船机下料口周围,一举解决了卸船作业的撒漏料问题,每年为公司带来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在“减速箱回收油润滑钢丝绳”项目中,孙同峰利用废齿轮油润滑钢丝绳,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使钢丝绳使用寿命由设计寿命的145万吨提升到230万吨,创造了沿海港口矿石码头的钢丝绳使用寿命最高纪录,全年实现成本节约111万元,获辽宁省质量科技成果一等奖。

  为进一步提高卸船设备自控程度和作业效率,孙同峰自主研发了“卸船机远程故障诊断监控和生产数据共享系统”,实现了远程监控卸船机运行及故障状态的功能,被广泛应用到了生产各环节。

  近年来,公司卸船机关键部件相控模块损坏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2015年初,孙同峰提出对相控模块改造进行立项,组织工作室人员检查部件性能参数,最终经过逐一实验筛查确定相控模块中的某部件温度变化幅度太大,引起本身形变过大,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对此,孙同峰大胆组织实施了“大码头卸船机相控模块通风控制系统改造”,试运行效果良好,每年可为公司节省成本230万元。日前,孙同峰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殊荣。

上一篇:最美“鸿雁”——赵明枝 下一篇:机车调试大王是个“80后”——张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