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双才双助”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12-31 09:47:32 作者:调查研究室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市县、开放先导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机构、总工会:

  现将《关于开展“双才双助”行动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大连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大连市总工会代章)

  202012月29日

  

关于开展“双才双助”行动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大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大委发〔201834号)经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发挥企业工程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作用,助力职工成长成才、助推企业创新创效行动(简称双才双助行动),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大连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实施和两先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把助力职工成长成才、助推企业创新创效作为推进新时代大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载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紧紧抓住创新这一核心,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活力、转化创新成果,团结动员全市职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推动两先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主动争取各级党政支持,强化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协调配合,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形成有利于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发展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压紧压实、压茬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任务。

  坚持服务发展。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职工的主体意识,提升双才的素质能力,推动企业创新创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双才素质能力提升、创新创效方面存在的问题,问需问计于企业和职工,建机制、搭平台,抓重点、破难点,强化内外协调、系统联动,提高服务大局的针对性、精准性。

  坚持产学研结合。统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协同合作工作体系,着力搭建互融互促平台,推进科学技术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和生产工艺改进等同步深化,助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坚持务求实效。树立市场导向,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工作资金和力量下沉,强化工作绩效评估,以职工成才率、收益率和对企业发展贡献率为检验标准,提高双才双助行动的实效性。

  三、工作目标

  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的节奏,实施百千万计划,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大赛、技能比赛、重点项目劳动竞赛100场次,服务企业科技带头人和技能带头人1000人次,培训工程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10000人次。规模以上企业双才双助活动覆盖率超过80%双才知识技能提升、职业发展渠道更加畅通,创新创效成果充分显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服务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努力打造产学研用高度结合、互融互促的工作格局。

  四、工作任务

  (一)健全培训育才体系

  推动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大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提高培训供给能力。推动企业落实职业技能培训主体责任,协助企业行政做好集中培训、分类培训、委托培训、单项技能培训等工作。强化工会组织对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监督。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采取项目制、委托制等模式,推进行业性和区域性岗位普训工作,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普遍开展,鼓励和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步,勤学苦练、深入钻研,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建设技能培训基地集群。整合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培训实训基地,强化部门、企业、职业院校和其他社会力量的协作,争取多元投入,围绕双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配强师资力量、完善培训体系,建设技能培训基地集群,推动形成培训、评价、考核、晋级、奖励、使用的一体化机制,提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有步骤推动和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积极探索学历+技能的培训模式,提高双才学历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强化对外协同合作,联办一批外地协作培训基地。

  搭建技能网训平台。坚持以训稳岗拓岗、普训与个性化培训相结合,通过共享、联办、自办、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开通技能网训平台,优化课程体系、募集优质课程资源,打造网络学习、培训、实训平台,实现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有效对接,为职工随身阅读、随手约课、随时网训提供便捷有效服务,努力回应双才八小时之外的培训需求。

  (二)健全岗位成才体系

  强化班组建设。不断创新班组创建活动的内容形式,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积极引导班组成员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五小以及创建“TPM管理班组”“QC小组节能减排小组等活动,提高班组科学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制定班组建功活动的激励奖励机制,打造一批最美班组”“工人先锋号等典型群体,增强企业细胞活力。

  试点创建产业创新团组。市总工会牵头,市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从2021年起,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具有明显产业竞争优势的各类企业及科研机构,建设50个左右产业创新团组,扶持50名左右创新团组带头人,集中开展重点产业项目的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工作,力争形成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培养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秀创新创效人才群体,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完善名师带徒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广泛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加强对青年双才的传帮带,引导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结合企业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制定科学培养计划、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名师带徒实效,打造双才结构梯队。建立多层级名师库,将高科技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劳模、工匠吸纳到名师库中,开通高技能人才成长直通车,提高名师带徒水平。结合推行新型学徒制,同步研究、同步推动,推动落实名师带徒激励奖励政策。

  (三)健全大赛选才体系

  建立竞赛工作联动机制。研究制定双才科技创新大赛、技能大赛和群众性劳动竞赛工作机制,对具备条件的纳入市级竞赛范围,健全组织、保障、评估、激励体系,确保竞赛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紧紧围绕着力推进我市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竞赛提质扩面,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非公企业、科技型企业参与面和职工参与率,为双才展示才华、晋升职级搭建平台。

  不断丰富竞赛内容。开展生产型劳动竞赛,围绕生产、研发、销售、服务、管理等重点环节,聚焦提质增效、产品求精、服务创优、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内容,开展建功十四五、立业两先区’”“六比一稳等劳动竞赛、安康杯竞赛。开展技能型劳动竞赛,打造以技师杯”“工匠杯技能竞赛为龙头、以企业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行业竞赛为主体、与省和国家竞赛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创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实训基地。开展创新型劳动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围绕重大工程建设、重大项目研发、企业新产品开发、优质设计、质量改进、工艺创新等,开展项目攻关、科研攻关、技术攻关、产品攻关、发明创造等活动,开展先进操作法总结推广,组织实施绝招、绝技、绝活等群众性创新成果激励奖励活动。

  健全劳动竞赛评估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竞赛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量化竞赛评估工作,把方案制定、活动开展、目标任务实现等纳入评估范围,把提升职工素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促进经济发展等作为评估重点,把职工群众意见作为评估劳动竞赛的重要依据。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使职工得到的荣誉与取得的业绩、得到的奖励与做出的贡献相适应,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制定完善劳动竞赛奖励办法,对劳动竞赛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职工予以表彰奖励。

  (四)健全创新用才体系

  深化职工创新实践平台。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职工创新创造创效各项实践活动当中,持续开展大连市群众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成果展示平台和转化平台,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对高科技、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等激励方式,促进其长期稳定提高收入水平。指导推荐职工岗位创新优秀成果参加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健全完善新时代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运行机制,实现创造性思考、改善提案和建议实施、激励奖励的有机统一,通过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推动企业持续创新。

  做实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完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评价体系,注重绩效考核,树立务实管用、能上能下、做优做强的工作导向。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石化产业精细化和产业链条延伸等重点支柱产业发展方向,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发挥工作室在企业创新创效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与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实现对接,既在企业层面形成创新团队的集群效应,也在全市形成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创新工作室的集群效应。

  发挥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作用。强化行政、群团、社会创新创业创投资源协同配合,以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为职工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实现专利申请、政策咨询、技术指导、成果转化等服务一体化,扎实推进成果展示及对接、专利申报及孵化、交流培训及咨询等工作,助推企业做好升级改造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职工创新创造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五)健全创效励才体系

  实施创新导向激励专项行动。积极探索增设和实施工资协商集体合同的科技创新条款,加大对科技、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力度,支持双才在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保障合理分享收益。建立健全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双才,提高相应待遇。推动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双才奖励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首席工程师和首席技师制度,实行特殊激励。

  实施双才融创专项行动。吸收借鉴两参一改三结合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时代企业高科技和高技能人才联合开展项目攻关、科研攻关、技术攻关、产品攻关的长效机制,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试点工作,既注重八小时以内的分工协作,也注重八小时以外的交流合作,引导双才在推进企业创新创效的同时,创造八小时以外的闲时价值,提高双才受益率和获得感。

  实施校企合作专项行动。在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中搭建技术协作对接平台,加强产学研创新合作,实现金桥行动制度化、规范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定期举办职工发明成果、先进操作法、专利技术展示交流活动,为项目发明人、专利持有人与企业、社会搭建联系的桥梁,为双才通过创造性劳动创造价值、增加收入拓展渠道。

  五、保障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在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由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任组长的双才双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市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统筹推进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产业、行业形成工作合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经济技术和劳动保护部,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强化调度,跟踪问效。各区市县(开放先导区)总工会,各产业工会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保证本区域、产业工作有序推进、务求实效。

  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对工作实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切实把双才双助工作效果落到实处。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走进基层和双才身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工作状态和工作进展等真实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做好先进典型的选树、总结和宣传。

  健全人才智库。依托大国工匠、辽宁工匠、大连工匠以及各级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等人才,组建大连市劳模工匠创新智库,为双才双助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工作标准咨询。健全创新智库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科技优势和技能优势,为企业和职工提供培训师资、技艺传承、竞赛培训、专利申报、技术转让、科技攻关等方面服务,实现劳模工匠与受益职工、受助企业的多方共赢。

  加大资金支持。推动建立政府财政支持、工会经费补贴、企业分担的经费支持和资金保障机制。科学安排预算,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资金投入的杠杆作用,调动各方面资源和资金,共同推动职工成长成才和企业创新创效。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加强经费管理,确保经费使用效率和安全。

上一篇:关于大连市第十二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和十佳个人选树活动情况的通报 下一篇:关于推荐大连市总工会第五届女职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通知